当前讯息:为什么有人会自残?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3-06-18 01:54:17 来源:酷炫脑科学 分享到:

为什么有人会自残?我们应该怎么做

Via:Happy Impulse®

作者 |Maureen Salamon


(相关资料图)

翻译 |Caroline

审校 | 酷炫脑

朗读 |胡恩

美工 |Jenny

编辑 | YJ

许多人在12至14岁之间都曾因为青春期来临而尝试过自残:他们试图将精神健康上的障碍与更多冒险行为结合起来。

通过伤害自己来让自己感觉更好,这似乎十分矛盾。然而,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马修·诺克的说法,这恰恰是促使青少年自残和类似形式的自我伤害的原因。如果你是家长,你可能已经听说过自残及其危害。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竭尽所能地罗列所有人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以及如果你担心亲人/朋友出现这种形式的自残行为,你可以如何应对。

什么是自残?

按照诺克的解释,自残是指在没有任何死亡意图的情况下故意破坏身体组织。大多数情况下,自残出现在手臂上,通常是由剃刀片、铅笔或小刀切割皮肤的形式出现。它还可能包括烧毁皮肤或将回形针等物体插入皮下。

有多少青少年从事自残行为?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数据,大约17%的青少年至少有过一次自残行为。诺克解释说,许多人在12至14岁之间都曾因为青春期来临而尝试过自残:他们试图将精神健康上的障碍与更多冒险行为结合起来。

是什么导致一些青少年从事自残行为?

诺克指出,自残似乎对所有性别的青少年都有影响。但是什么因素使青少年相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这样做?除了经历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外,沉迷毒品或酒精的青少年可能更倾向于这么做。

2022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似乎还存在其他的因素,包括家庭问题、学校或工作的挑战,以及与朋友之间的复杂关系。诺克说,最终,自残似乎可以被归结为三个促成因素:心理、生理和社会。

他说:"试图自残的孩子往往是因为难以忍受情绪上的痛苦,从而试图通过伤害自己来逃避这些感受。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痛苦难以忍受。当他们真的陷入困境时,割伤自己就会迫使他们关注于自己身体上的痛苦,并减轻他们心理上的痛苦。"

自残后的解脱感和释放感加强了这种行为,导致青少年一次又一次地割伤自己。"一个成年人如果感到不安,可能会喝上一杯,去跑步,或做瑜伽来减少他们的痛苦。当他们事后感觉好些时,这种行为就会得到加强。对于青少年而言,自我伤害也是如此:如果你感觉非常糟糕并割伤自己,这种感觉就会消失。那么在未来你感到糟糕时,你就更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

询问有关自残的问题会不会让人产生自残想法?

很多父母都担心自己与孩子讨论这个问题会诱导孩子产生类似的想法。实际上,初中和高中年龄段的孩子们从社交媒体以及与同伴和其他人的互动中,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自我伤害的内容。诺克说:"询问孩子们并不会让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掌握的所有数据都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自残的主要迹象是什么?

如果你身边的人出现以下情况,那你就需要格外关注了:

1.皮肤上有新的伤口,或有证据表明皮肤被割伤、烧伤;

2.对方倾向于遮盖身体部位——无论是胳膊还是腿——而他们以前并不倾向于遮盖身体。

自残和自杀之间有联系吗?

虽然尝试过自残的青少年并不打算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们愿意伤害自己的行为可能表明他们可能会有更大风险尝试自杀。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超过半数死于自杀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前曾自我伤害过。

"你越是有意伤害自己的身体——这需要相当的勇气去尝试——你就越有可能在未来把自己的死亡作为目标,"诺克说。这可能还与自我憎恨有关:当你处于困境时,你会伤害你的身体,而不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去跑步。正是这一种自我批评,导致人们不断伤害自己,最终试图自杀。

如果父母发现子女有自残迹象,他们可以如何应对?

自残的青少年往往更愿意将这段经历告诉他们的朋友,而不是他们的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但是,父母可以通过冷静、坚定的方式为孩子提供支持。

诺克说:"鼓励孩子与你谈论他们所经历的事情,让他们知道你愿意倾听一切观点,并将尽可能地保持中立。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根除孩子们从事的所有危险行为,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当死亡是一个可能出现的结果时,可能就很有必要揭开孩子的秘密,并尝试心理干预以保持当事人的安全。"

在哪里可以寻求帮助?

带你的孩子去看精神疾病医生、心理学家进行评估。向你的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询问是否有认知行为疗法(CBT)或辩证行为疗法(DBT)的选择。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更健康的策略来应对情绪上的困扰。如果你的孩子的自行为似乎很严重,或者你担心他有自杀的可能,请立刻去医院寻求帮助。

诺克说:"如果孩子摔倒了,遭受了骨折或其他身体上的伤害,相信大家都知道要带孩子去急诊室——对于自我伤害,我们也应该做到如此。"

Via:giphy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